疫情下的中国制造,提高师生爱国意识
疫情下的中国制造,提高师生爱国意识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大学教务处
一、课程特点、背景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被誉为“工程界的语言”,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课程除了侧重学生动手绘图能力的培养外,还需要从课程作为工科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方面启发学生注重培养工程素养。
由于疫情的原因,春季学期的制图课采用了线上学习的形式。在“大思政”的背景下,针对大一学生对工科基础课程了解少的情况,通过精心设计我国在战“疫”中表现的决心和能力为主题的课堂,以线上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中国制造”,并进行讨论的互动形式,充实课堂信息,丰富教学内涵,提升线上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
二、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通过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制图课程时,加入“中国制造”介绍环节——感受中国制造的温暖。与同学们共同学习网络材料“图说-有一种战疫力量叫中国制造”。通过学习,每名同学都能够从自身感觉到,自疫情发生以来,面对防控物资的紧缺,中国企业挺身而出。各行各业都站出来,实现短时间内紧急转产、研发攻关、快速投产,体现了中国企业在特殊时期的责任和担当、拼劲和冲劲。二月,全球防疫物资发往中国,三月,中国防疫物资出口全球。这种战疫力量,叫“中国制造”。
课程互动环节,同学们在课程群中积极的互动发言,从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制度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如有同学说:“一些企业改变原有生产线,去生产紧缺的口罩、酒精等抗疫产品。中国基建速度更是创造了中国速度”。有同学说:“伟大的精神能够让我们在遇到艰难险阻时看到希望、看到光明,依靠强大的精神力量攻克一个个难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伟大的中国精神熠熠生辉。”也有同学说:“中国面对疫情极为镇定,稳定分析情况并且做出了正确策略,证明社会主义是我们国家富强的根基,我们要坚持走我们自己的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样我们就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还有同学说:“疫情无国界,中国有担当。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能团结协作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
通过课堂思政主题讨论环节,学生的获得感不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层面,还进一步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能够使得同学们建立对专业的热爱,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获得了熏陶和共鸣、获得了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更体现了逐层深入探讨,得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并形成了积极的心态。
三、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针对传统工科课程,不能照搬思政课的讲授模式,要充分发挥工科课程内涵式的德育功能,运用其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内涵,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的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课程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为此,课程将工程技术领域的正能量故事、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榜样精神等与课程以及文化素质培养相融合,努力发掘课程中立德树人的闪光点,为育人价值在工科课程教学中的同向同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