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大光:向大学课堂要质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一个响亮的话语。前不久,代学校主官参加清华大学牵头成立的“中国大学生创业联盟”,方得知部分大学已经成立了创业学院,教育主管部门也试图推动所有大学成立“创业学院”。而我所在的大学还没有“下手”,难道我们又“落伍”了?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入高等教育以来,就一直在思考:大学的创业创新教育究竟该从何“入手”?换句话说,创业创新教育的指向是什么?想来想去,似乎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那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该从哪儿“切入”呢?显然不是成立一个“创业学院”就可以解决的。
大学教师群体应该是最缺乏创业创新精神的。因为“大学是各种社会组织中最保守的机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大多数人选择到大学当老师,选择的是自由---各种自由。教授的科学研究属于创新的范畴,但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如果无法转化或“反哺”到学生身上,学生的创业创新“本事”从何产生?与此相关,学生掌握创业创新本领的主渠道是哪里?可以摆脱大学课堂吗?
但是,今天的大学课堂教学令人满意吗?现举几例:
1.当教育主管部门“强令”推出“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这一刚性要求时,就已经折射出了今日大学的教育教学生态。
在2011年厦大90周年校庆时,学校请了大约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开讲座,我特意安排国际处的同仁帮忙打听一下,他们这些诺奖获得者是否还在从事本科教学,答案是一致的:都在给本科生上课。
2.当你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就会发现“教授讲学生听”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是越来越严重!过去二年,我曾参加了二所“985工程”和一所“211工程”高校的本科教学评估,听了一些课,总体印象是课堂教学十分缺乏“师生互动”,以至于参加审核评估的外国教授说:“你们的教授上课,就是教授在前面表演,学生在下面欣赏。”其实,如果真的能够吸引学生“欣赏”的课,已经是非常好的课堂教学了。关键是许多学生不欣赏!
说到听课,在今年暑期一个小型会议上,我听到国内一位“985工程”大学的校长说:“我经常去听一门很重要的课,但我发现,除了我自己在认真听课之外,其他学生似乎都没有听”。
3.前不久在一所大学参加本科评估,来自美国的评估专家在听了几门课之后,发现大多数任课教师的ppt,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几乎都没有标明出处。他十分不解!并问在座的国内评估专家:“是否中国大学的课堂教学都是这个样子?”随后,他说的很重且很不“中听”,他说:“这样怎能培养学生的诚信?怎能训练学生的学术规范!怪不得在中国的大学产生许多剽窃现象,原来是从课堂教学开始的。”面对他的诘问,国内专家无语。我在想:“为什么国内专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无独有偶,几天前,一位硕士生找我,要考博士。他本科毕业于国内某“985工程”大学,他说到了硕士阶段,才知道如何查文献、如何做到学术规范!
此类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故不赘述。一个显见的事实是:课堂教学的弱化正在迅速蔓延。有一个学生曾对我说:“许多课堂教学,学生是在陪听”。
今天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发生重大改变,或者说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和传播知识的方式都在同步发生改变,但课堂教学方式变了吗?显然没有,唯一改变的是用ppt代替了“粉笔加黑板”。
课堂教学既是一件最简单容易的事儿,又是一件最难做好的事儿。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在21世际初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重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指出(reinventing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american reserach university):“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是最缺乏教育学和教学方式方法训练的群体。”国内的研究型大学何尝不是如此?国内大学的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
今天国内大学引进教师,看中的是文凭和论文,教学能力和技巧可以忽略不计,后期培训更不尽人意。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降低。如果课堂教学方式不发生改变,如何培养什么各种人才?如果不向课堂要质量,向什么要质量?
大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涯,是离不开课堂的!人们崇尚的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在本质上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既然如此,大学生能离开课堂教学吗?或者说创业创新能离开课堂教学吗?
在这里绝没有否定其它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只是想表达一下,当课堂教学没有质量时,一切教育目标和追求,都可能成为一句空话!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乃至于赋予大学何种“伟大的使命”,都应该从最微观的课堂教学开始!
应该是向大学课堂要质量的时候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